Search

【#派派不派故事集】背景大不同,就很難聊嗎?
⠀⠀
留學期間認識了來自世界各地的...

  • Share this:

【#派派不派故事集】背景大不同,就很難聊嗎?
⠀⠀
留學期間認識了來自世界各地的朋友,也因此觀察到一些有趣的現象😆
(以下純屬個人經驗分享,不代表每個國家、每個人的反應、每個情境皆是如此)
⠀⠀
-
⠀⠀
🍫 如果想見證一場「不太可能有結論」的激烈辯論,可以問一群歐洲人「世界上最好吃的巧克力,來自哪個國家?」
⠀⠀
🍓 如果想開啟一場「雙方的答案完全不同,但都正確」的奇妙爭論,可以和瑞士朋友討論「草莓的產季」。
⠀⠀
🌍 如果想進行一場「時而憤世忌俗、時而互相取暖」的感慨又勵志對話,可以和各國人們聊新聞時事,並且延伸到自己國家的政治和危機處理。
⠀⠀
-
⠀⠀
今年三月底,我和日本朋友首次在 Line 聊到 COVID-19。
⠀⠀
他告訴我日本有些混亂,有很多人(包含他自己),其實都不太在狀況內,也不是很清楚該怎麼面對這次的疫情。
⠀⠀
在日本關注許多臺灣新聞的他,很好奇也很敬佩我們的政府,竟然可以在短時間內做出相對適當的決策,讓人民可以明確知道,非常時期要注意什麼、不該做什麼。
⠀⠀
聊完彼此國家的情況,也提到各自外派到東南亞的家人們,那無法回國相聚的感慨。
⠀⠀
-
⠀⠀
在這次的對話結束前,我們約好幾天後要用 Skype,想更完整地聊一下近況和疫情。
⠀⠀
然而,這個無限延期的「幾天後的通話」,因為職場和生活中的許多變數,五月中旬才撥通。
⠀⠀
-
⠀⠀
在畫面和聲音出現的瞬間,一通很日常的Skype,讓我們都鬆了口氣。
⠀⠀
「看到你一切安好,真是太好了。」我們很有默契地這麼說,然後允許正襟危坐的自己,慢慢癱軟在椅子上。
⠀⠀
💧 這次的對話就像水的漣漪,以各自為中心點開始聊,再帶到家人、工作、居住的城市和國家。
⠀⠀
討論的主題和範圍,也比之前有了更多細節。從關心彼此的健康、生活的改變,到分享公司因應疫情做的彈性調整、實際成效如何,以及國家的危機處理與政策。
⠀⠀
🤝 雖然聊的是自己國家的狀況,但在對話的過程中,卻更像在探討:在這個艱難的非常時期,各國可以如何用一個地球村的概念,去學習和嘗試不同國家的成功做法,並且彼此合作、互相提醒要避開的錯誤。
⠀⠀
-
⠀⠀
🇯🇵 與這位日本朋友的對話,推翻了我以為「背景大不同,就很難聊政治」的這個想法。
⠀⠀
即便國籍不同、說的語言不一樣,我們在意的事情,以及提出想改變現況的出發點和心情,其實沒有太大差別,都是盼望一個更好的社會和未來。
⠀⠀
👉 其實有許多我們以為無關的事物,都與「政治」密不可分,那麼把話題「從生活帶回政治」,其實也可以很自然,並非想像中的那麼衝突,對吧?
⠀⠀
政治即生活,生活即政治 😎
⠀⠀
-
⠀⠀
🗒️ 對話小筆記 ✍️
⠀⠀
用同心圓的方式去聊,更可以很自然地進行對話喔~這週找個時間試試看吧!
⠀⠀
關於人:彼此>家人>朋友>職場>社區>國人>鄰近國家
關於聊天內容:心情>健康>生活>工作>政策>國家政治>國際政治
⠀⠀
____________________

覺得在日常生活中聊政治很難嗎?😫
⠀⠀⠀⠀
【派派不派故事集】單元,透過分享真實經驗,
給碰到對話瓶頸或心累的你一些鼓勵和靈感。
如果你覺得有點收獲,歡迎把故事分享出去給更多人!


Tags:

About author
not provided
【對話千層派】發起鼓勵全民對話的運動,希望大家都能與身邊的人們討論政治、民生,交換彼此的資訊與觀點,進而相互理解、取得共識,一起找出打造理想未來的方法。
View all posts